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李世民魂穿刘阿斗》最新章节。

李世民笑而不语,只是长声呵道:“诸君可曾听闻白帝之子乎?”

赵子龙眼观六路,见无人作答,只好出班答道:“回禀陛下,当初高祖起兵,芒砀山中剑斩白蛇,蛇仙语云: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赤帝子斩之,故哭。”

李严复道:“此为高祖皇帝之事,于今何为?”

李世民随即取剑道:“朕三日大病,昨夜梦中有一老妪跪朕塌前,道:如今汉室疲弊,高祖皇帝见之不忍,故赐神力于朕之身,又百般叮嘱朕,定要克复中原,再造大汉!”

李世民此言一出,宫殿内鸦雀无声,心中无不作想:此等神鬼之事,只能乡间野民茶余饭后座谈,亦或做以模样,收乡野村民之心。如今朝堂之人,何人不身怀八个心眼子,莫不是真当诸君是那乡间野民乎?

李严遂出班道:“陛下不谈政事,反倒迷信神鬼之学、迷梦之事,实乃大汉之危!”

诸臣纷纷符合。

李世民眼睛微微眯起,说道:“都乡侯上前来。”

李严不以为意,径直走到殿前。

李世民脸上不动声色,右手将天子剑抛向李严,一边道:“接剑。”

李严曾经也是带兵作战的将军,当即接剑不语。

李世民右手指向殿外说道:“但行三百余步。”

李严虽不明其意,但君命岂能不从?遂转身缓步向外行走。

李世民突然高呼道:“取朕弓来!”

当即有宫人手捧硬弓、长羽利箭而来。

李世明接过弓来,左手持弓,右手执箭,待李严行至百步外,即拉弓引箭,作势欲射。

殿中除赵子龙外均出声阻止道:“陛下不可,都乡侯追随先帝多年,虽言语冲突,但心存汉室,所言之事,均显赤子之心,陛下万不能杀害忠臣啊。”

“陛下这是要效仿商纣王乎?”

“陛下如今若是如此行事,当寒大汉臣民之心。”

“先帝若是泉下有知,亦悲矣。”

李世民只顾张弓引箭,均不作答。

殿外李严未知身后之事,只以为是刘禅气急败坏,欲要赶他出宫,当即大步流星向外走去,此时已步行约二百步了。

殿内诸臣亦面露不解,如今都乡侯已步行二百余步,就算陛下有杀其之心,如此距离,哪怕是黄汉升再世,亦不能中也。

李严丝毫不顾,继续向前走去,李世民亦不作声。

二百五十百步。

二百八十步。

殿内诸臣均放下心来,都以为陛下不过威慑诸君而已,当即左右盘算,如何破解陛下这尴尬局面。

直到三百步外,李严转身过来,大呼道:“回禀陛下,臣已行三百步。”

李世民不答,当即松弦出箭,一支长羽箭仿若霹雳流星划过,直奔李严而去。

朝中众臣只听箭击长剑,发出刺耳剑鸣,仿若真龙下界、神凤降临,纷纷面露惊色,不知作何言语。

唯有赵子龙叩拜在地,道:“陛下天纵神威,此箭术真若天神下凡,远胜当年吕布辕门射戟矣。”

诸臣回过神来,谁人不知刘禅手无缚鸡之力,短短三日,哪能得此箭术,当即以为神灵,均叩拜在地,道:“陛下箭威盖世,超越古今。”

远方李严亦口耳发溃,脚下战战兢兢,似有黄白之物流出,口中喃喃自语:“真得高祖皇帝托梦?”

众臣心道:甚么迷梦之说只怕都是借口,只怕是这位陛下不知何时练得这一身当世无双之箭术,如今趁丞相不在,夺权来了。如今无论真假,都当赶紧表明忠心,否则恐怕难得善终。

故而满堂皆拜,道:“叩见陛下,陛下神威盖世,臣等佩服!”

李世民持弓而立,自然知道堂下诸君不是真的信服,不过由于一时间摸不清自己底细,故而假做拜扶。

想及此处,李世民又长声呵斥道:“诸君身为汉臣,世食汉碌,不知兴兵讨贼,反倒沉迷温柔之乡!如今小惩大诫,当洗心革面,随朕杀贼讨魏,戴罪立功是也!”

诸臣皆道:“愿随陛下兴兵讨贼,再兴大汉基业!”

至于远处李严,早已昏昏然不知所处何方,直到手中天子剑滑落在地,只听“砰”的一声才回过神来。

李严当即俯首帖耳,手脚并用,爬至殿中高声呼道:“陛下天纵英才,臣当鞠躬尽瘁,以命报陛下不杀之恩。”

李世民于殿中威严站立,长声呵道:“如今上下一心,正是北伐之时,只待丞相归来,当点兵遣将,出兵北伐!”

“微臣遵旨。”

“微臣遵旨。”

只听大汉宫中,诸臣应声震天,仿若冲破云霄,再现大汉天日!

正是:天不生我李世民,大汉基业不复存。而今迈步从头越,马踏长安入京城!

后记:是日朝会,上下一心,诸臣皆以为陛下圣明,待得退去,李严父子亦步行回家。

李丰悄悄看了看左右,见身旁无人,说道:“父亲大人,.今日之陛下仿若神灵,真乃高祖托梦下凡乎?”

李严略正衣冠,行于堂中,镇静自若,全不似殿中萎靡,说道:“神鬼之说,荒缪之极,倘若真有神灵下凡,汉室岂有今日?”

李丰答道:“若非神灵下凡,陛下岂能有如此神力?”

李严笑道:“尝闻王莽否?”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李世民魂穿刘阿斗》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More+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大明:家妻上将军

心中下雨

我的训练家模拟器

疯狂沉默

留里克的崛起

重生的杨桃

大国军舰

华东之雄

蝉动

江苏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