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白膏河中学》最新章节。

旧时的龙阳郡,早已闻名天下。文才武功者,遍布神州。龙阳郡商人更是行通各方,各路马帮咸聚于此,行船走水者,贩夫走卒者,行医买药者,各色人物川流不息。真乃卧虎藏龙之地也。

龙阳大鼓很是出名。一人一鼓,一木条,一竹板,唱者单椅落座,牛皮制成的大鼓放在一专门制作的架子上,鼓点“咚咚咚”一敲,好戏就算开始了。

唱大鼓者经常“呀喉咙破嗓”,“哎……”腔较多,以唱为主,夹杂少许旁白,皆由他一人担任。出名的大鼓戏有《秦琼卖马》、《陈元打擂》、《吕洞宾戏牡丹》等。

唱大鼓者经常青衣素面,虽唱功出众,却没有花里胡哨的妆扮。所以听众都是些中年以上的人,尤以大爷大妈居多。

冬天的午后,在牛行猪行羊行等处,大爷大妈们寻一阳光灿烂处,双手抄进袖筒里,懒洋洋地倚墙而坐,靠树根而蹲,美滋滋地听上一段大鼓书,梦里再重来一边,足矣。

方直是中师生,初中毕业考进龙阳郡中等师范学校,读了三年的师范,学了一身教书本领。

中师生,也就是中专生,一个特定的称谓。这是多年前才有的存在,无需解释,也无需信与不信。春风吹了十几年,阳光温暖几十载。

多年后,可能许多人不甚理解这样学历。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终于二十世纪末。近三十多年里,这些中专生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那是毋庸置疑的。

实践证明,长远规划,谋远计划,教育指导方针非常正确,特殊时期快速培养出来的这些中专生,实实在在地为地方建设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攻城拔寨,无往而不破。

后来多年,这些人大都成长为基层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奉献了青春。当这些人老去的时候,非常有成就感。他们是真正的栋梁。有没有人觉得青春无悔?也许就无从得知。

阶层,自古有之。见识,也自古有之。

城市孩子有更远大的理想,或者说更高目标。他们是不愿意或者说不屑于上中专中师的。考上中专中师的学生基本是农村出身的孩子。

迫于自身经济实际,迫于生活现实因素,迫于早点工作挣钱,迫于早日出人头地,等等。各种条件所迫,这些农村孩子急于跳出农门,转变身份,吃上商品粮,换成城市户口,考中专考中师就成为他们眼中的捷径。

古有考秀才,考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等。今有中高考。

于是,中考也如高考一般,就形成了千军万马挤着过独木桥的结果,许多农村孩子为了考取中专中师,在初三就复读了五六年是普遍现象,复读七八年者也不乏其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四季轮回,春夏秋冬。你方唱罢我登场。石磨没有了,驴只有卖肉的份了。

这批为地方奉献了青春的中专生,真正能在城里扎根生活工作者为数不多,大多数还是工作在基层,只是有了一个公家的饭碗而已。说白了,他们还是没有脱离农村生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后来的中专生,下岗者也不在少数。

中等师范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合格的农村小学教师。那个年代,相邻的两三个郡县基本会设置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学制三年。专门招收当地优秀的初中毕业生,经过培养,统一分配到农村学校,充实农村教育师资力量,解决农村师资紧缺问题。

应该说,凡是能够考进师范学校的学生,都是当年学生中的佼佼者,百里挑一者。如果有条件让他们读高中考大学,估计十之八九都能金榜题名,然后洞房花烛,然后功成名就。

最美还是秋季,黄澄澄的一片、两片、三片,到处都是果实的香味。冬天嘛,也还行,大雪覆盖了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所以,后来也有人总结说,中专时代耽误了一批人,过于较真了。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嘛。却似乎也有一些道理。这两批人都是有理想有梦想有思想有追求的青年,他们过早地开花结果,也过早地凋谢坠落。

这是喜剧,更像是笑不出声音的哑剧。或许,这根本就不是喜剧。哑剧似乎更能够让人笑得长久。天长地久的那种。

当年真实的现状,农村中小学老师缺口很大,尤其是如龙阳郡师范学校毕业的科班出身的老师,奇缺!有点墨水的人都是珍贵产品,到处抢人才,挖人才。

为了充实教师队伍,农村学校就只能聘用大量民办老师或代课老师,以此解决师资力量短缺问题。不解决不行啊。问题就摆在那儿,不由得不解决。

民办老师与代课老师大多为老三届前后的初中毕业生或高中毕业生,一边教,一边学,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小学的民办老师与代课老师占比高达百分之七八十。农村中学稍微好点。

后来,地方府衙财政也积极加大对农村中学的投入,所以当时很多中师毕业生大都分配到了农村中学任教。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方直龙阳郡中师毕业,没费多大劲,就顺利地分配到了白膏河中学任教。

白膏河中学的校园不大,占地面积也就是七八亩地见方的样子。S305省道从门前穿过。大门朝南,钢筋焊接成的铁大门,喷了银色的油漆。“白膏河中学”五个字用红漆喷在五块圆形的铁皮上,在焊接在大门正上方,构成了拱形门头。大门左边的白墙上用蓝色油漆写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右边的白墙上写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标语。

走进校园,中间是稍显坑坑洼洼的柏油路,也是校园的主干道,两边是高大茂密的梧桐树。

柏油路把校园分成东西两边。西边是三排瓦房,用作教室。每排六间房,两个教室,共计六个教室。初一初二初三每个年级两个班,这是学校最初的布局,一直保持下来没变。

教室最初是浑青砖瓦房,后来在常澜庭当校长时翻盖了一次,青砖变成红砖,外加走廊,即成了现在的走廊房。不过质量比之前的浑青房子差了许多,头年盖好,第二年便开始补漏。

房子是由时任学校总务主任兼会计的吴德仁老师的岳父承包建成。在学校教室建成补漏的同时,吴德仁自己家里的上下八间的楼房套间也完工了,也是由其岳父承包。

在当地农村,吴德仁可是第一家能够盖起如此豪华楼房的人。楼房封顶的时候,引来附近邻村的人过来看排场,大家眼睛里流露出羡慕无比的神色,啧啧声此起彼伏。

当然,有知情人晓得吴德仁是如何盖起高楼来的。但也只能羡慕嫉妒,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

眼见他的楼牢牢矗了立几十年,无恙。

每排教室的前面有一个用碎砖头和水泥砌成的乒乓球台,虽然简陋至极,却是孩子们快乐的舞台。

有零花钱的同学花上一两元钱在小卖部买一个乒乓球拍,没有零花钱的学生,自己弄块三合板做成一个乒乓球拍子,即使没有胶皮,在简陋的水泥乒乓球台上,也照样玩得虎虎生风。每天放学后,水泥乒乓球台周围都会响起一片“扣啊”“抽啊”天真的喊声、喝彩声。

东边也是三排瓦房。后面两排是最初建成的浑青瓦房,用作教师的宿舍。有老师居住的房子尚可,无人居住的房子已经是千疮百孔,有门无锁,有窗户没玻璃,刮风漏风,下雨漏雨。

前面一排是温乾坤当校长时盖的走廊瓦房,也是青砖变成红砖,外加走廊,用作老师的办公室。房子仍然是由时任学校总务主任兼会计的吴德仁老师的岳父承包建成。

教师办公室的房前有两个花园,用砖头砌成。一个花园里活着两棵开红色花的普通月季花,没修枝丫,老枝老刺地肆意生长,零散地开着花。因为无人修剪,月季花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很任性。UU看书 www.uukanshu.net

另一个花园里活着一株美人蕉,美人蕉也任性地生长,犹如旱地芦苇,已经泛滥成一大片了。每年春夏季节,美人蕉硕大的叶子肥沃成深绿色,厚厚的,伸展到花园外,茎秆最上面顶着娇艳殷红的花。

花园南面就是操场了。

几十年了,一副老旧篮球架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它是校园发展变化最有权威的见证者。白膏河中学搬迁到白膏河集,从头到尾,从春到秋,到夏,到冬,老师来了一拨又一拨,走了一拨又一拨,篮球架依然还在那里,看得清清楚楚。

校舍已经破旧,已经很破旧。房屋多成危房,却一直没有修葺,没钱哪。

在追求升学率的时代,白膏河中学是没有发言权的。因为十几年来的升学率几乎为零,地方府衙财政是不可能给一个升学率为零的学校划拨钱的。

自古以来,上学要缴费,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学生上缴的学杂费是学堂学校很大的一笔收入。偏偏白膏河中学教学质量差,名声在外,自然学生数就少。学生少,收入就少。收入少,就无钱发福利。不发福利,教学质量就差。如此这般,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这样的光景持续着,维持着。一个字,熬。甚是不容易。对于白膏河中学的老师来说,绝大多数人就是在“熬”。“熬”到什么时候为止,大家也说不清楚,“熬”到不能“熬”为止。点灯熬油。

“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大家都想当然地这样认为。或许,这样是对的。公认的就是对的吗?或许,这样也不完全是。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白膏河中学》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More+

混沌天帝诀楚剑秋柳天瑶

随风漫步

逆袭1988

拾寒阶

超级修真弃少

木木鱼猫

我能看见物价表

十门吹牛

火爆全才仙医

一叶风流

陈东王楠楠

唐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