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跟着朱元璋打江山》最新章节。

李善长这么谦卑的一跪,再加上这一番语重心长的劝谏,朱元璋内心积攒的火气顿时就烟消云散,陡然而生的只有愧恨,愧恨自己没有李善长沉稳,竟这么容易大动肝火。

所以,朱元璋忙扶起了李善长,且抿嘴而温和地对李善长说:“善长快快请起,你可为咱的兄长,当劝就劝,岂能这样动不动就下跪!”

李善长道:“上位虽礼待善长,但善长不能不尽忠守礼。”

朱元璋接着看向了章诚:“你听见了吧,如善长所言,这些不能提,以免变成人欲,进而妄为起来。”

章诚对李善长此时的言行还是很佩服的。

他不得不承认,这李善长不愧是大明历史上未来的韩国公,做事做人是真的滴水不漏,借此机会打了冯国用,在众人面前形成自己比冯国用更有威势更看重大局不说,还让朱元璋不会因为他这样给冯国用下马威而不满。

同时。

这李善长也让自己和众义军兄弟都对他不会产生恶感,而不觉得他跋扈。

而且,李善长还顺便借着训冯国用的话来劝朱元璋不说,还直接转身跪下劝朱元璋,让朱元璋不得不更加愧疚,愧疚自己没有李善长冷静从容,也让朱元璋看见李善长虽做事果决,却对自己非常谦卑,而这无疑跟他章诚形成鲜明对比。

不像他章诚,是得理不饶人,有机会能怼几句绝不忍下来。

当然。

章诚也没打算改。

对于一个随时可以逃离这里的人而言,和光同尘在章诚这里不存在,他只希望让这里的人和事都因为自己而有些改变。

所以,章诚也就在这时看向李善长说道:“既然你说想娶妻想发财是天理,那为何不能提?”

“又不是提了就真的要妄为!”

“就比如,你李大员外据闻已有七妾,年龄最小者才二八之岁。”

“难不成你李大员外真要提一下的话,就会不能控制自己纳妾的数量,就会变成纳二十妾,三十妾?”

章诚说着就问了起来。

然后,章诚又道:“另外,圣人言,食色性也!而你李大员外又言,性即理,如此说来,既然想娶妻是天理,那想吃饭也是天理,如果这天理提都不能提,是不是人若即将饿死,也是不能喊自己很饿的?”

“如同上位的爹娘哥嫂,在快要饿死的时候,就只能等着饿死,喊都不能喊一下,是这样吗?”

“是不是说,他们当年要是喊一下就会变成人欲,进而要被灭掉,进而不该活着?”

“然后众起事的义军兄弟,在即将饿死之时,是不是应该被问一句,何不做哀哀饿殍,却来造反干嘛?”

章诚这么说后,朱元璋的脸变成了猪肝色。

李善长也默不作声。

“章先生说的对!”

“既然想娶妻妾想发财是天理,那咱就应该提,咱还想像李大员外一样,将来也有七个妾,这样一个怀孕或者来月事,加正妻,还有七个可以肏。”

花云这时倒是当场附和起来。

“就是啊!”

“我也要娶好几个,这才是天理!”

其他义军兄弟也跟着起哄。

“你给老子闭嘴!”

章诚突然对花云厉喝一声。

花云倒赶忙闭了嘴。

其他想跟着附和的义军官兵倒也不敢再跟着起哄。

而章诚这里就继续说道:“当然,李大员外说想多要女人多发财这种天理不能过度也是对的,但提一下不意味着会过度,而要防止过度,只能是用制度来防止,是基于人性来设计出防止过度的规矩!”

“如今,李大员外说提都不能提,提一下就会让天理变成人欲,就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朱子之言是在有意阻止,让人人知道每个人心中的天理标准。”

“比如,按照李大员外所提的朱子思想,在李大员外这里,可能要有七个妾室才能算天理。”

“但在有的百姓那里,只娶一个老婆就是天理。”

“而如果天理不能提,岂不是不想让娶一个老婆的百姓知道,对于李大员外这样的豪右而言,是要娶七个妾室才算符合天理?”

“再比如,在李大员外这里,有良田万亩才能算天理。”

“但在有的百姓那里,有个十来亩田就是天理。”

“如果天理不能提,岂不是不想让只想有十亩田的百姓知道,在李大员外这样的地主眼里,是自己要有万亩良田才能符合算天理?”

“又比如,对于上位的爹娘哥嫂而言,吃饱饭才是天理。”

“对于李大员外这样的豪右而言,要顿顿山珍海味才算合天理。”

“如果天理不能提,岂不是不想让只想吃顿饱饭不饿死的上位之爹娘哥嫂这样的穷苦百姓,知道李员外这样的豪右而言,是要天天山珍海味才算符合天理?”

章诚这一连串的质问,既让唾沫星子横飞之余,也让李善长面赤如血,恨不能原地消失,只能抬手遮面。

但这时,朱元璋也听得很是动容。

虽然,章诚又拿他饿死的爹娘哥嫂来做例子,但他不得不承认,章诚说的也有道理。

如果真按朱熹所言,这娶女人吃饱饭都是天理,而这些天理又不准提的话,那是不是不想让百姓知道豪门大户眼里要占据多少好处才算天理?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跟着朱元璋打江山》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More+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大明:家妻上将军

心中下雨

我的训练家模拟器

疯狂沉默

留里克的崛起

重生的杨桃

大国军舰

华东之雄

蝉动

江苏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