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士颂三国》最新章节。

范赋一点也不惊慌,甚至有龇牙嘲讽道:

“炸了我可以,我却想知道,你们这些人,真的就不怕汉军吗?汉军过来,可是要杀人的,你们在做的每一个人都跑不掉!”

在座的首领们,一个个愤然站起,叫嚣着让汉军好看。

范赋看着他们顺风仗打得太顺了,交州偏远之地,汉军精锐都在雒阳、幽并冀、荆州等地,等到汉军的精锐来了,他们这些人还不够吃一壶的。

蛮人部落军,军纪散漫、补给不足、兵器不利,甲卫不足,反观是汉军,就算是郡兵,只要朝廷来人了,有大义在,整合两郡的郡兵,要补给有补给、要兵甲有兵甲,寻到蛮军主力,一波打残了,然后发表招抚的措施,蛮军会把这些首领绑了去汉军那边请赏。

历史上的蛮族叛乱,不都是以这种闹剧收尾吗?

沙摩参看着范赋有恃无恐,知道他肯定有计策,赶紧让人把那个首领和范赋分开。

“文清,你可有破局的计策,快点说出来,急死我了。”

文清是范赋的字。

范赋整理了下衣衫,不急不慢地对着沙摩参拱了拱手,然后站直了,仰首说道:

“主上,你还是叫我范赋吧。”

范赋从骨子里瞧不起沙摩参一众蛮人,自己虽然是范家庶出子弟,但是至少是士人,汉人的士人,天生就自带优越感,看不起平常百姓和寒门子弟,何况是蛮人。

如果不是想借助沙摩参达到自己报复汉室的目的,他觉得和这些蛮人站在同一个屋檐下,都是对自己的侮辱。

而且是自己亲朋好友叫的,沙摩参他配吗?

沙摩参不知道范赋的心理,摆摆手示意他继续说。

范赋清清嗓子,不急不躁地说道:

“大王,我们自反抗汉庭以来,已有二十余日,消息传递到雒阳天子,快马加鞭需三十五日;朝廷召开廷议,然后决定派谁来,由谁领军,至多需五日;朝廷大将到达交州,又需四十日;整备郡兵和粮草,需十五日;所以前后我们最多不过八十日,就要面临朝廷大军的压力。”

还真别说,范赋这一番诉说,调理清晰,压迫感十足。

沙摩参一听,那不行,自己的南天大王还没当热火呢,朝廷大军就来了,那怎么行?

场下的首领们,让他们吃喝玩女人,打顺风仗倒是可以,不过多年的奴役和压迫,他们从骨子里还是惧怕汉庭的大军。

他们没有具体算过时日,想着过一天算一天,经过范赋一系列的计算,一下子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了。

沙摩参鼻孔喘着粗气,喊道:

“范赋,我们当如何?”

范赋要得就是这种效果,谁让你们看不起我!

范赋继续说道:

“其实,八十日,想来也是够的。我已有计策。

计策分为三步:

首先,先派大军倾巢而出,留些老弱守成即可,现在我方势大,其它郡县守兵没有命令,轻易不敢出。大军必须在十五内,拿下郁林全境。桂林现无太守,北方六县定然不费吹飞之力。

攻下郁林全境后,整兵十日,说服其它六县蛮人加入我们,至少能集合五万大军。

其次,兵发苍梧郡,苍梧郡人口众多且富庶,拿下苍梧,我们就无需再为补给和兵甲烦恼。

最后,以苍梧为盾,郁林为后营,可南下攻下珠官、交趾两郡,这样交州大半尽收大王之手,那时候,大王才是真的大王。”

沙摩参听着范赋的说辞,先是一喜,然后表情逐渐凝重起来。

其它首领听着,摸着头颅,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过了十几息后,沙摩参问道:

“拿下郁林北方六县容易,为何要东进苍梧呢?”

范赋听到他的发问,默然一笑,沉声回道:

“其原因有三。

一,朝廷大军要想剿灭我等,优先本地征集兵员,那么苍梧属交州人口大郡,拿下苍梧,朝廷再想从交州募兵就要掂量掂量了,他们刚征集完,我们就可以打上门。拿下苍梧,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兵力,还能加大朝廷募兵难度,只能从荆州或者益州募兵。给了我们更多应对和回旋的时间。

二、苍梧大郡,那边补给多、汉民也多,我们受奴役那么多年,拿下苍梧,让汉民帮我们耕地,这样就没后顾之忧了。

三、苍梧地理非常重要,和郁林互为犄角,如果荆州发兵,必先打苍梧,苍梧为盾,我们也不至于那么仓促迎战。”

沙摩参是听懂了,但是很多首领听不懂。

范赋问道:

“各位首领,汉人的吃食和美女如何?”

首领们这是听得懂的,纷纷大叫道:

“汉人的女子真香,不像我们族人女子,身上一股子臭味!”

“那苍梧郡,汉人几十万,女子十万,还不够诸位分吗?”

首领们一听,眼睛就一下子亮了!苍梧郡那么多汉人,女子肯定多,酒水肯定也多。到时候,自己可以抱两个睡觉,不对,是十个。

对待这些大字不识,礼仪不服的人,越直白越好,说那么多长远的规划,他们不在意,只认为眼前的能得到的, 才是最有利益的。

沙摩参是在座的人,与汉人打交道最多,最精明的人的那个,美女、美酒,他在意,但是更在意自己的前途。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士颂三国》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More+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大明:家妻上将军

心中下雨

我的训练家模拟器

疯狂沉默

留里克的崛起

重生的杨桃

大国军舰

华东之雄

蝉动

江苏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