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士颂三国》最新章节。

第447章 东汗庭

冒顿从来没吃过这样的亏,不仅南下没抢到什么东西,还损失了那么多青壮和部族。

入侵凉州鲜卑部族,主要属于西汗庭的辖区。

西汗庭组织相对散漫,对于冒顿的命令总是爱答不理,因此冒顿名义上派拉布为守,领导西汗庭的部族入侵相对较为贫瘠的关西地区和凉州。

所以,拉布的失败,冒顿还能接受。

只要把夏国赶出漠北,集权整个鲜卑,反而更加简单。

当冒顿在东汗庭休整不到三日,就有探马来报,夏国的先锋军队,离东汗庭不过二百里,按照目前的发展,最多五日,就可逼近东汗庭。

东汗庭是冒顿,也是整个鲜卑的最后体面,一定不能让夏国军队到这里,一旦部族平民遭受什么损失,将会对冒顿的声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要知道,整个草原,实力为尊,冒顿在即位后,对整个东汗庭敌对势力,进行了打压,一旦冒顿声望受损,那些敌对的势力将会出来对冒顿的统治产生质疑,甚至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动作。

到那时候,将会是整个鲜卑部族的毁灭性打击。

所以,冒顿当天就做了动员,在东汗庭又补充了数万青壮和数万奴隶兵,合计四十万,向夏国军队进发。

东汗庭算是整个鲜卑最为繁华,真正意义上的都城。

因为东汗庭拥有城墙和城门,内城和外城分明。

是冒顿祖上,对标汉人的城池,进行修建的。

整个东汗庭有鲜卑百姓二十多万,奴隶数不胜数。

在冒顿即位后,对东汗庭进行了梳理,现在城内居住的基本上都是冒顿嫡系的部族,他们围绕着东汗城两百里进行放牧。

东汗庭像是一个吸血鬼,接受着所有大大小小的鲜卑部落朝贡,把每个部落的精华,无情地吞噬,然后供汗王和一众贵族享受。

就比如,每个部族每年按照部族的大小,要给东汗庭运送牛羊、马匹。

而且这些财富,都必须要捡好的上供。

在今年以前,夏国的商人,会频繁的往来东汗庭,为这里输送各种商品、奢侈品。诸如茶叶、纸烟、丝绸、瓷器和玻璃器皿等。

以前东汗庭的贵族们,最喜爱金制、银制的器皿,因为夏国商人的到来,他们爱上了茶叶、纸烟等奢侈品。

以至于他们把金银全部用来购买这些奢侈品,所以,最终整个东汗庭的精华,又输送给了夏国。

说到底,士颂用东汗庭的钱,来养自己的军队,最后这些军队用来打鲜卑部族。

说起来还是有些讽刺的。

夏国这边,东汗庭的具体位置,士颂早已得知。

在距离东汗庭三百里的时候,士颂就下令收缩军队。

让马超带着三万骑兵,充当先锋军,其他数字相距不过三十里,遇到任何情况,在一个时辰内就能受到士颂派出的骑兵支援。

先锋军主帅的职位,还是由马超多次主动争取过来的,只要是杀蛮人,马超都非常伤心、仿佛每个蛮人都是他的杀父仇人一样。

确实,马超也是这样想的,要不是这些该死的漠北蛮子,马腾也不会死,整个凉州也不会变成这样。

于是,马超把所有鲜卑人都恨恨上了。

士颂当然知道,看来此仗打完后,寻个机会要好好开导马超,不能让他一直活在仇恨中,这样的人往往非常极端,容易会做错事,士颂可不想这么好的苗子犯了什么无法饶恕的错事。

士颂不仅要看如今,也要放眼未来。

关羽、项伯、赵云、项霸等这批老将,已经老了,最多再过十年,他们都得退下来,这些人大致属于一代武将。

赵云、徐晃、廖化、魏延、文聘等,这些属于二代武将。

至于下一代武将,马超、关羽的儿子关平等属于三代武将。

一代武将大概率见不到士安掌权,就会退下来,二代武将差不多能再发光发热二十年,第三代武将就是士颂给士安准备的主力军。

所以,这些武将,士颂会培养他们,但是他们官职都不会很高,这些都需要士安去维护,士颂也不会去管。

人生的路还很长,士颂不能看着马超毁了自己。

士颂就这么带着后备士卒,慢慢行军,仗打到这个份上,发而不能心急。

马马超带着士卒,每日五十里的进军,终于在第三天遇到了冒顿率领的主力军队。

两军相聚不过二十里。

双方停了下来,都在探查军情,看看对方到底有多少人。

冒顿得知前方只有马超这支孤军,便起了心思。

是的,趁着夏国主力兵力没来,先吃掉这支孤军几万人,不一可以试探一下夏国士卒的战斗力,还可以削弱夏国势力,给士颂来个下马威。

当然,去叫战的人不能太多, 否则马超肯定不会上当。

所以,正好冒顿让他手下第一大将任凯,率领三万骑兵前去较阵,自己带着人殿后,只要打起来后,冒顿第一时间会带人前去支援,到时候,定能吃掉这支孤军。

任凯祖上是汉人,在刘志时期,第一次党锢之患,任凯的祖上跑到了漠北,寻求庇护。

本来任家以诗书起家,对中原非常熟,因此任凯的祖父,为当时鲜卑大汗的第一谋士。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士颂三国》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More+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大明:家妻上将军

心中下雨

我的训练家模拟器

疯狂沉默

留里克的崛起

重生的杨桃

大国军舰

华东之雄

蝉动

江苏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