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最新章节。

其实这些地方,土地还算可以,虽然降雨量略少,但是,胜在地盘足够大,只要经营得当,是完全可以养活边塞军队的。

可问题是,受到了唐朝中后期藩镇之祸以及安史之乱的影响,像宋和明清,都采取弱边的政策。

辽东明明拥有着最肥沃的土地,却不移民实边,也不花力气治理,让边军一直接受朝廷的粮草供应。

于是,在有心操控的情况下,边关地区所产的粮食,连当地人都不够吃,更别提供应军队了,军队所需的每一粒米,每一片布,都得关内调运。

从内地到边塞,何止千里之遥,千里运粮,所需的人力是难以想象和,而半路上的消耗也是难以想象的,国库拨出十万石粮食,最终运到边关的能有一万石就谢天谢地了,其余那九万石哪里去了?

当然是在路上吃掉了!再加上各级官吏从中贪墨,消耗也就更加惊人了。

孙承宗当初在担任辽东经略使的时候,采取的就是屯田实边的政策,他其实已经做出了成绩,向朝廷汇报,屯田产出“五十余万石粮食!”

这五十万石粮食虽然不多,却足够养活五六万军队,这五十万石粮食,如果从内地运输过去,尽管有海运的优势,也要损失几十上百万石粮食。

偏偏,孙承宗刚刚做出成绩,就被人赶下台了。

程世杰最大的优势是,他掏空了登州的府库,也捡了孔有德的便宜,总之,他的创业资金比孙承宗雄厚,一口气就开垦五百多万亩粮田。

“主公放心,尽管咱们屯垦了五百多万亩田,还有两个月就可以秋收,但是,咱们一直没有放弃从关内买粮!”

宋献策有些得意的笑道:“目前,管委会在金州建立了六个永备粮库,盖州四个,复州两个,海州两个,共计十四个可以储存十万石的粮库,目前尚有库存大米十六万余石,麦子九万石,面粉三万石,各种杂粮总计超过三十万石粮食,就算再来十万移民,咱们也能够支撑到秋收!”

“有三十多万石粮食,那本帅的底气就足了!”

崇祯五年七月六日,程世杰颁布宁海军征兵令,随着这个征兵令发出,整个辽南地区,甚至山东、河南地区都引起了轰动。

到宁海军的军中当兵,好处多多。这些前来报名参军的青壮们,已经打听清楚了,只要过了新兵训练期三个月,他们就可以分到五十亩的军职田,这是宁海军士兵的福利,当然,这个军职田肯定不是良田,需要自己开垦。

当然,如果运气足够好,在战场上砍一颗建奴的首级,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得到五十亩地的赏赐,如果是白甲兵,那就更好了,可以升官,成为预备军官,在军官培训班培训合格,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军官。

随着宁海军的发展越来越正规,再想一步登天已经不可能了,甚至说,从哨长升到百总级,那已经是难如登天了。

别说在宁海军升官难了,就连想当兵也难。宁海军的征兵要求,非常苛刻,首先是年龄,不招少年兵,必须年满十六岁,原本程世杰想把年龄定在十八岁的,可问题是明朝十六岁的少年人,当爹的已经不知道多少了。

结婚就是成家立业,那就勉强把年龄控制在十六岁至二十二岁,如果是有一技之长的,年龄可以放宽到二十五岁,比如说会操作火炮的,会操作火铳的,会射箭的,会骑马的……如果识字,年龄可以放宽到三十五岁以下。

有资格了,并不能成为宁海军士兵,这需要考核身高,身高要求必须超过一米六五,程世杰非常不习惯明朝的计量单位,比如说,一斤十六两,粮食和面粉之类的东西,都用“石”作为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是寸、尺、丈。

程世杰本来想过要把后世计量单位搬过来,可是转念一想,大明的工匠和百姓,早已习惯了尺、寸、丈,步等单位。

也习惯了升、斗、石这样的重量计量单位,如果非要把后世的单位挪过来,那就非常不习惯。

再想到大不列颠这个弹丸小国,可以把他们的英尺,英寸推广到全世界,那为什么大明不行?

于是,程世杰在后世的一家五金工具店,专门订购了一批卷尺,上面的刻度,直接取消毫米、厘米和米,改为丈、尺、寸、分、厘、毫的标准单位。

宁海军的新兵需要五尺两寸八分高,也就是约合(一百六十六公分)。其次还是体重,再瘦不得轻于一百斤。

达到了年龄、体重、还有考核耐力,这就需要考核者穿着宁海军制式的铠甲,拿着宁海军的制式长枪、狗腿刀、饭盒、携行具,全副武装跑一千步,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才能合格。

下一面要检查出身,最好是农家子弟,边军也行,家里经商的、当官的、地痞流氓、当土匪的一边等着,如果农家子弟里凑不够足够的人数,再从他们中间挑。

不过希望非常渺茫。

这一次不仅仅有东江军士兵跑过来参军,甚至连关宁军的士兵,也跑去参军。

……

就在程世杰开始在辽南征兵的同时,一辆马车驶进了金州城,这辆马车上镌刻着范字的云纹,身边跟着几十名徒手布衣的高大汉子,手掌上全是厚厚的老茧,肌肉发达,眼神凶悍,显然是他的保镖。

马车里的主人身穿蓝色的圆领儒衫,大约三十多岁,长得白白净净,眉宇之间透着一股书卷味,商人身上特有的铜臭在他的身上没留下什么痕迹,令人心生好感。

此人正是介休范氏的家主,晋商中的代表人物范永斗。

范氏在顺天府(张家口)做生意,传到范永斗这一代,已经是第七代了,在山西可谓豪门大族,根深蒂固。

范家家财虽多,但距离真正的豪门始终差那么一步。在明朝初立时,朱元璋便对商人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最大的限制便是严禁商人以及商人的子女亲属考取功名。在那个唯有读书高的年代,没有一个功名在身始终差点事情。

就在范永斗以弱冠之年,还没有接掌范氏商号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作为大东家,第一次率领商队与建奴交易,受到了努尔哈赤的接见。

并且赏赐了范永斗最珍贵的珍珠一斗,美女两名,在那段时间,范永斗受到了努尔哈赤的极高礼遇。

努尔哈赤赏赐范永斗美女和珍珠,究其原因,用现代的话来讲,明朝对建奴进行了严格的贸易制裁,禁止与建奴通商。而张家口,准确说来是在张家口做生意的晋商们,便成了建奴唯一获取物资的通道。

在搭建了与建奴的友好桥梁之后,范永斗与建奴的贸易额越来越大,特别是万历四十七年以后,建奴的日子虽然难过,一石粮食在张家口才四钱银子,可以卖给建奴却是八两银子,足足二十倍的利润。

到了天启元年的时候,粮价又涨了十倍,贪婪的范永斗,更是把粮食卖到了八十多两银子每石,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范氏商号分号建立了六百余家,为范氏服务的伙计和仆从多达三四万人。

而范氏的家产也超过了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一跃超过了原来首富曹三喜。

在崇祯四年十二月,辽东爆发了严重的雪灾,特别是崇祯五年的二月倒春寒,更让建奴雪上加霜,损失惨重。

在这种情况下,建奴只好利用他们从关内抢到的银子,从他们唯一的好朋友晋商手中买粮食、盐、丝绸和茶叶等贵重物资,当然还有钢铁和火药等违禁物资。

可问题是,从大同到张家口,再到沈阳,这一路足足两千多里。这两千多里运输粮食,路上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四十四万石粮食,到了沈阳,仅仅剩不到八万石,路上损失居然高达八成多。

由于北方大旱,粮食产量也低,加上流寇造反等诸多影响因素,范永斗购买的粮食足足花了一两三钱银子每石,这四十四万石粮食将近花了六十万两银子,可是收益却只有不到二十万两银子。

这本是暴利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六十万两银子,变成八十多万两银子,这本身就赚得盆满钵满了,但是,人的欲望和贪心是永无止境的,在听说程世杰在辽南屯了大量的粮食,他就决定从程世杰手中买粮。

要知道从辽南直接运输到沈阳,全程不到八百里,路上节省将近三分之二的距离,更为关键的是,这条商道不用经过蒙古人的地盘,也不用向蒙古上人缴纳保护费了。

进入金州城,范永斗透过车窗,观察着这座崭新的城市,这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街上的店铺里,货物非常多。

这让范永斗的信心更加大增,程世杰只要不歧视商人就好。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More+

红色莫斯科

涂抹记忆

晚唐浮生

孤独麦客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南边不亮北边亮

万历佑明

枫渡清江

亮剑:独自发展,带回个炮兵团

抗战三郎

这个魏延不一样

想要一只狸花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