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获得第一亩田开始》最新章节。

现在这个时间,种植胡萝卜刚刚好,再晚十几天就不行了。

同时让曲泽除了胡萝卜的十亩地之外,再耕出七十亩田来,其中十亩也要如胡萝卜田一般筑畦。

系统给的种植方法中,苜蓿和胡萝卜都是要筑畦的。

所谓畦,即是用土埂围起来的田。

接下来的几个月,刘安准备按照系统给的种植时间,将昨天抽到的种子,以及400公斤红薯全部按时间前后种植到田里。

土豆却是已经晚了,现在再开始催芽已经来不及种了,另外中级抽奖盘中的小麦,水稻和玉米,刘安也不准备种下去。

首先水稻肯定是脱了壳的水稻,水稻的种胚就在壳上,没了种胚的水稻是无法种植的。

另外,刘安前世见过小麦和玉米种子,那些高产种子事先都用药浸泡过,不仅能够预防害虫,还能抵抗许多诸如黄矮病、根腐病之类的疾病,同时也更不容易被大风吹倒。

在目前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刘安准备优先种植从种田抽奖盘里抽出来的种子,以后田多的没作物可种了,刘安才打算直接种植未经处理的玉米和小麦。

之后刘安又带曲泽到畜牧场里,将30头耕牛提取出来,让他叫人过来牵去拉曲辕犁。

紧接着,刘安找到王持,让他继续再建六处比第一处畜牧场大两倍的畜牧场,以及一处鸽棚,位置都聚拢在一片就可以。

如此管理起来也更方便一些。

将事情都安排好后,刘安见畜牧场里已经没有人了,便独自进去提取了60只鸡出来。

刘安大致看了下,公鸡和母鸡的数量应该是掺半的。

将这些鸡都赶出畜牧场,腾出地方来后,刘安把库存中剩下的60只鸡也提取了出来。

叫来几个人,刘安让他们把公鸡都抓起来杀了今晚吃肉,母鸡则留着下蛋。

刘安不打算养太多鸡,一来养鸡需要粮食,二来养的多了容易发生鸡瘟。

60只母鸡,下了的蛋攒下来,隔一段时间给庄上人改善一下伙食已足矣。

刘安安排了3个人,让他们负责照料这些母鸡。

公鸡的个头都不小,一只得有七八斤重,全都宰了炖土豆的话,庄园里800多人差不多每人都能分到些肉吃。

将这些事都安排好之后,时间已近午时。

刘安叫来一名瓦匠和木匠,将自己准备装饰一下母亲房间的事告知两人,两人却对刘安说与其装饰一间土屋,不如直接另建木屋,不仅美观,居住起来也更舒适。

刘安同意了,给了木匠八千钱,让他在自己母亲房间和自己房间旁各起一间木屋,待木屋建好之后,再将土屋拆掉,中间建一处客堂。

所需木材,家具,也都交给木匠来解决,只是三间木屋,即便加上家具,八千钱也足够了。

若是需要人手帮忙,也尽管找王持去要。

刘安有不少钱,之所以不直接去城里买处现成的宅院,是因为刘安以后肯定是要住到自己庄园里的,在城里多买一处宅院属实是浪费行为。

而且刘安城里城外来回跑也很麻烦,刘安不在城里住,崔氏自己定不愿去。

即便刘安住进城里,崔氏在城内连个相熟之人都无,同样不见得愿去。

安排好后,刘安驾车准备回家吃饭,只是刚出庄园,就看到了去崔氏庄园还钱的郭海。

刘安问郭海:“可还顺利?”

郭海回道:“一切顺利,崔家将钱全部收下了。”

“崔家家主有没有说什么?”

“在下并未见到崔家家主,是那管家将钱收了回去告与了他们家主,但管家之后也只说你可以走了,并没有其他的话。”

刘安听完郭海的话,点点头道:“我知道了,你去吃饭吧。”

接着便一挥马鞭,驱着马车回了家。

吃饭时,刘安将找了人修建木屋一事说给了崔氏,免得有人闯进自己家里时崔氏把人赶出去。

已经把崔家的钱还了的事,刘安也一并告知崔氏,同时还硬塞给了她五千钱,让她拿去用。

饭后,刘安又赶回了庄园。

他将一匹战马与马车分开,开始在刘备的指导下练习骑马。

以后刘安肯定要上战场的,早点做准备,便不至于临时抱佛脚了。

时间长了磨的双股疼,刘安就跟着刘备练习剑术,为此还专门找木匠做了两把木剑。

如今有了刨子,木工们打磨木材的速度提升了许多,只需片刻木匠就能做出来。

练剑也练累了,刘安便坐在庄园门口休息,看着那些辛苦劳作的灾民。

庄园内外,八百多灾民都在有序的忙碌着。

房屋又新起了四间, 四百亩田隔一段距离便有一口水井正在挖,三十曲辕犁被三十青壮把着,在三十头耕牛的牵扯下一寸寸的将田耕出来。

为了节省人力,耕牛都是找的十岁左右的孩童牵着。

未清理出来的荒地上,青壮妇女老人齐齐上阵,都在努力的清理着上面的杂草乱石树木等物。

更远处的地方,青壮们在瓦匠的指挥下,已经开始围筑面积多达四百亩的庄园的墙。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刘安自己也在逐步成长,向着自己所期待的模样。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三国从获得第一亩田开始》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More+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大明:家妻上将军

心中下雨

我的训练家模拟器

疯狂沉默

军旅:倒数第一?我考入最牛军校

凉学丽

留里克的崛起

重生的杨桃

蝉动

江苏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