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不用比较的结论(1 / 1)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西游红孩儿,我功德赶超如来》最新章节。
须菩提和唐僧那都是猴哥的师傅,那么大家会不会有疑惑,猴哥对这二人,哪个感情更深呢?
其实这个问题倒的确是可以分析出结果的。
咱们的猴哥是天产石猴,无父无母,遇到须菩提祖师赐名赐姓。又蒙祖师青眼授业。可以说,没有须菩提祖师,那只是一个天产石猴,在花果山蒙昧三百四十二年善终的一只波澜不起“不足为异”的“下方之物”而已。须菩提祖师与孙悟空而言,是授业恩师,是缔造者,可以说是师,也可以说是父。他与孙悟空的感情,类比为父子之情不为过。
孙悟空与唐僧的感情则有所不同。小说里安排了孙悟空为观音所度化,唐僧救出五行山,拜唐僧为师的情节,然后一路西行路上,唐僧于孙悟空规劝有之,依赖有之,指点、招呼,却都是孙悟空之于唐僧。没错,即使是修行、悟道、加油鼓气、坚定信心都是孙悟空在引导唐僧,就更不要说护卫左右、化斋供养了。
须菩提祖师之于孙悟空而言,是类似于父亲之情;唐僧之于孙悟空而言,是类似于子女亲情。
那么,同样是亲情,哪个的感情比较深呢?个人觉得猴哥对唐僧的感情就要跟深一层次了。
我们结合这个结论,可以在原文中验证。要看两个人的感情深厚,分离时最能见真情。
同样说被逐,两次分别的情景简直是天差地别:
【祖师道:“我也不罪你,但只是你去罢。”
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
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来的。”祖师道:“你快回去,全你性命;若在此间断然不可!”
悟空领罪:“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祖师道:“那里什么恩义?你只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悟空谢了,即抽身,捻着诀,丢个连扯,纵起筋斗云,径回东胜。那里消一个时辰,早看见花果山水帘洞,美猴王自知快乐,暗暗的自称道:
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当时过海波难进,今日回来甚易行。别语叮咛还在耳,何期顷刻见东溟。】
看看,孙悟空被须菩提祖师放逐,说了两句场面话要报师恩,然后就谢了、抽身纵起筋斗云不到一个时辰就回水帘洞了,而且还“自知快乐”,哪里有一点离别的伤情。
再对比一下看看离开唐僧时: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摺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提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
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这孙悟空的悲伤简直是扑面而来,真是止不住的凄凄惨惨,离别的伤情是跃然纸上。
而且其实翻翻原著,菩提虽然教了孙悟空一身本事,却真正跟他面对面交流的次数并不太多,几十年间也就跟他说过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句话,所以个人感觉要说感激肯定是有的,感情未必是深的;而唐僧虽然肉眼凡胎毛病一大堆,但跟孙悟空毕竟也算有救命之恩,还是朝夕相处的——要说唐僧是被硬塞给他的,其实大家想想自己的那些关系很铁的同班同学不也是凑巧赶上的的……这跟感情深浅没有直接关系。
这两方一对比,孙悟空对唐僧的感情, 那是深的多啊。
而且呢,猴哥对菩提老祖是情在晓事之前。对唐僧是情在晓义之后。
在山上学道的那几年,孙悟空只是知道山上的桃树开了七次花,结了七次果,被他美美吃过七顿。人际关系简单,无非比比谁本领学的好。学习内容自选,所以在蒲团上听讲法每每手舞足蹈。菩提老祖给他取名字时,说他“本无性”。他的性和姓,都是在斜月三星洞里有的。那段岁月有点像毫无防备的全身心开放去接纳一段经历,于是成了找不到的故乡,回不去的青春,忆不起的初恋,无名亦不可说的幻境。
唐僧之于孙悟空,是在五指山上为他摘下佛语之人,是菩萨告知使命之人,更是世间久不奉佛法,残忍愚昧脆弱但又坚韧向善碌碌大众的化身。孙悟空的角色,除了马前卒,护法神,更多时候是佛法的引导者。西游记里有很多细节展示孙悟空在佛法理解方面引导唐僧。
最有名的也许可举晒经台上唐玄奘失声痛哭,悟空安慰道“盖天地本不全,经书沾破了,乃应不全之奥妙”一例。取经岁月像漫长现实,不得不学会习惯,学会怜惜,学会忍耐,学会守缺。这才是一场真正的修行。对唐僧也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发生在孙悟空逐渐成熟的时期,也许有救命之恩,师徒之义,取经之德,普渡之怜。
既然孙悟空根本不被允许承认自己第一个师父的师从经历,我想,第一段岁月他根本不会跟任何人提起,甚至包括他自己。既无从详细复述、内心回忆,如何……比较?
根本不用比较。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西游红孩儿,我功德赶超如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