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后明余晖》最新章节。

日升月落、日落月升,几个昼夜之后的二十三日黄昏时分,一营正在渡过怒江。

尽管提前服用了党参红景天丸,但其效果只能说聊胜于无,大部分士兵都陆续出现了高原反应,好在可以及时吸氧,所以三天下来也都坚持到症状自行缓解了。

少数十几名症状严重的、乃至恶化为肺水肿的士兵,也被转送给医护分队全程照料了,幸好没有性命之忧。

“长官,您现在状况如何?”

“没事,我感觉好多了。”

回答了军医少尉的询问之后,面庞仍然有点浮肿的周长风站在路边,望着后续的几十辆卡车正在小心翼翼地开上那摇摇晃晃的钢缆吊桥。

这可不是那种斜拉索的大桥,而是字面意义上的吊桥——总共十八根足有大拇指粗的钢缆一字排开,上面铺设一块块的铆接在一起的钢板。

这座钢缆吊桥全长一百六十公尺,横跨怒江两岸,下边的湍急澎湃的江水,可谓是川藏线公路的咽喉之地,意义极其重要,故而常年驻扎有一个排的守军。

毕竟,这要是被别有用心之辈给破坏了,川藏公路可就停摆了。

立在西岸桥头的一块石碑上铭刻着一些姓名,当年为了修建这座简陋的桥,有十几人因此亡故,大部分人都是坠江而死,尸骨无存。

因为差不多已经是休整时间了,所以周长风下令渡江之后直接原地休息,吃喝拉撒睡自行安排。

与此同时,在东岸八、九里开外的一处弯曲路段上,一辆远航牌轿车与两辆迈丰牌卡车停在路边,十几名穿着重型改良褙子的“平民”正在活动着身子,不时吃点东西喝点水。

一个矫捷的身影从旁边的山陵上蹭蹭蹭的跳了下来,然后走到了轿车旁边报告道:“淑苓姐,他们正在过桥。”

“哦,晓得了。”

“那咱们啥时候动手咧?”

“少安毋躁,等他们启程走远了再说。”背靠着座椅的淑苓淡淡道。

对于上级安排下来的这個任务,淑苓可谓十分不满,因为其风险实在太大了。

她对自己的手下有几斤几两可谓一清二楚,平时隐于市区探查些情报还行,可现在要干这种事简直是在刁难他们。

好在上级也派来了帮手——即一对假扮成名为“冯-霍夫曼”的流亡容克贵族夫妇,以及他们的六名随从。

作为经过额外战斗训练的特工,他们在综合素质上可比淑苓这种只接受过基本情报训练的要强得多。

霍夫曼先生一脸轻松地说:“只有一個排守衛那座橋,如果我們的合作順利,那一定可以成功的。”

“可能吧。”对此提不起兴趣的淑苓很冷淡地回了个maybe,同时小声吐槽起了这一路上吃的苦头。

他们一直尾随着行军中的一营,你停我停、你走我走,这一路上千里可谓吃尽了千般苦,还得担心被后边的混三旅大部队追上。

夜幕降临,海拔二千七百公尺的这儿比起之前三、四千公尺的地方已经算低了,然而晚上的气温还是不到十度,体感微冷。

熬过半夜以后,等到凌晨四点的时候,全副武装的他们便沿着公路向怒江钢缆吊桥摸了过去。

两刻钟后,江对岸的一营结束了休整,引擎声接二连三的响了起来,车灯照亮了仍然漆黑一片的环境。

淑苓的手下全都换上了黑色的夜行服,而霍夫曼夫妇等人则没有变换行头。

车队渐行渐远,他们又耐心地等候了几分钟,估摸着车队已经驶出了枪声的传播距离以后才准备动手。

“計劃A,上!”

钢缆吊桥东岸驻扎着两个班的明军,这儿布置有棚屋、岗亭、哨塔、拒马、铁丝网、沙袋;此刻大约有六、七名士兵在值守。

装作一瘸一拐的淑苓缓缓走了过去,旋即被叫停了。

“止步!干啥的?”

几名士兵都纳闷得很,川藏公路人迹罕至,通常只有运送补给的车队会经过,现在天还没亮,四周黑漆漆的时候出现一个孤零零的女子?

因为这实在反常,士兵们举枪瞄准了她。

“我的车子坏掉了,脚也崴了,就在那边……”

“啥?”

说时迟那时快,淑苓在转身伸手指向远处的时候,顺势从怀中掏出自己的勃朗宁M7910,接着回身就立刻开枪。

“砰砰—砰砰——”

与此同时,左右两边已经悄然摸过来了的手下们也一齐开火,值守的几名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中弹倒地。

哨塔上的士兵也才来得及开了一枪,就被飞来的一发独头弹击中了脑袋。

霍夫曼先生端着手中的M1897霰弹枪,喊道:“上!上!上!”

十几人都迅速向前靠近,有人掏出了米尔斯手榴弹,用力扔向那几个棚屋和岗亭。

从睡梦中惊醒的守军们意识到是敌袭之后,连忙翻身下床,冲到枪架那边随手抓起步枪就往外冲。

“轰—轰——”

最先跑出来的几名士兵随即被落在地上的手榴弹给炸倒,在地上惨叫了起来。

“龟儿子的搞偷袭!”

“有好些人啊?!”

“ www.uukanshu.com不晓得!”

其他士兵们有的继续往外冲,也有人选择翻窗出去。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后明余晖》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More+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大明:家妻上将军

心中下雨

我的训练家模拟器

疯狂沉默

军旅:倒数第一?我考入最牛军校

凉学丽

留里克的崛起

重生的杨桃

蝉动

江苏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