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忘不了(2 / 7)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最新章节。
那儒家的文化就是‘在尘世中就可以实现精神的超越’,在现实里就可以修炼到精神超越,无需等到天国,视为内在超越。
正是这种内在超越的价值取向,塑造了华国文化的基本性格,也成了几千年来华国人安身立命的精神支点。
从孔子、孟子到朱熹、王阳明,儒家文化一直贯穿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的现世之学。”
南易看了看其他人脸上的迷茫,笑了笑,说道:“哈,你们不是修华国史的,我说这个你们听着很难理解,我省略一些,直接说我想说的结论。
华国人数千年深受儒家内在超越文化口口相传之影响,也见识了读书人超然之地位,加上农耕文明以农税为主的税收构成之下底层农民生存之艰辛,如此种种,让华国人倾向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也带着非常强烈的功利心,思想、乐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打败同龄人,然后获得稀缺的,可以让阶层上升的资源。
所以,家长在给子女选择学习内容的时候,往往会以能否增加竞争力为标准,可以的,勒紧裤腰带、想尽办法让孩子学,不可以的,绝对不能碰。
由于瑞秋这个小丫头小时候想学钢琴,就让我不由自主地去了解钢琴,包括钢琴在华国的发展史。
二十五年前,华国见过钢琴的人并不多,但是因为当时政治上的需要,只要有广播的地方,都可以听到钢琴协奏曲《黄河》,这让很多根本不清楚音乐是什么东西的华国人知道有一种乐器叫钢琴,并把它和政治的最高体现联系在一起,在心里打上了钢琴很高级的烙印。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身上的束缚被解除的华国人构建起了理想主义、自由主义的文青时代,思想上饥渴太久的年轻人捡起了音乐、诗歌,会唱别人不会的歌曲,会朗诵甚至是创作别人不知道的诗歌,被认为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当然,也有比较实惠的好处,那就是容易找到伴侣。”
南易的话让大家会心一笑,凝神等待聆听南易后面要说的内容。
“正当年,还是单身的青年是如此,但是已经有了孩子,正步入中年的年轻家长却把追逐他们逝去青春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或许是因为之前打下的钢琴烙印,让他们不约而同或者相互影响着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学习钢琴。
八十年代初,华国第一批学习钢琴的孩子大部分都寄托着家长的梦想,功利心并不是很重,虽然孩子们可能更愿意把练琴的时间用来玩耍。
到了82—84年,第二批学习钢琴的孩子和第一批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个时候,经商的华国人口袋已经鼓起来,但是他们并不被社会认同,大部分人家长还是希望他们的孩子将来有一份正式且有一定权力的工作。
正好,恢复高考之后的前三届大学生从学校毕业,一毕业就是干部身份,工作的岗位也是普通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够到的,于是学习、考大学、当干部被成为许多孩子的理想,学习钢琴也有了功利色彩。
或为了增强孩子的综合竞争能力,或为了出国留学做准备,不过总的来说,第一批和第二批学习钢琴的孩子还是比较盲目的,他们并不知道学会钢琴到底能带来什么。
1985年,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磁带进入华国,一下子给华国人打开了一个新世界——原来钢琴曲可以这么好听,原来我也可以听得懂钢琴曲,原来钢琴弹得好可以成为世界名人。
我记得当年的报纸上有不少关于钢琴的故事,西方的谁因为钢琴结识了谁,从此走上人生成功道路;哪个钢琴家到了哪里受到了大人物的尊重,诸如此类,极大地提高了钢琴的地位。
可以说,因为理查德·克莱德曼,让华国本已经有点热的钢琴热进入了一个新高度。
这么说吧,八十年代初,华国能够有较好的水平进行钢琴教学的,不过只有一百多人,更苛刻一点,这一百多人拿出的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比较浅薄和落伍的。
这之后的十年,情况略有一点改善,但是专业的钢琴老师还是不够用,水平比较高的钢琴老师在这十年是稀缺资源,收入都比较丰厚。
进入九十年代,华国的商业氛围愈加浓厚,商业资本力量开始往钢琴教学产业注水,钢琴学习班、培训班一个个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钢琴老师不够用怎么办?
好办,弹电子琴、手风琴之类的键盘手被拉到钢琴老师的队伍中来,音乐嘛,一通百通,键盘都长一个样,熟悉一下就可以上手了。
我们不去管这些钢琴老师合不合格,就说说商业资本对钢琴教学的影响,第一就是滥竽充数,让不少孩子的钢琴之路第一步就走歪了,打下的基础都是错的。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