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清城遗梦》最新章节。
清远这片地界,卖糖葫芦的不多,但是各个乡镇总有那么几个,基本都是走街串巷叫卖的。不过要说好吃的还得要数清远镇那家“老清城冰糖葫芦”。这家老店已经营几十年了,赶上冬天的节假日或者年关的时候,总会看到不少人在他家门口排队买糖墩儿。
这家老店做的糖墩儿很有特色,单说种类就得七八种,像什么红果的、山药的、海棠果的、山药豆的、橘子瓣的、红果夹馅撒芝麻的等等。他家的糖墩儿果子五彩斑斓、糖皮晶莹剔透,咬上一口松脆不粘牙。
小郭成每次去清远取冰棍儿都要从这家老店门口经过,看着琳琅满目的糖墩儿,他总想买一只尝尝,但他忍住了,赶上别人买的时候,他就在旁边看一会人家是怎么制作的。
开店的是老夫妻俩,俩人干活的手法确是让人称道。夫妻俩经常穿着干净的蓝布制服,顶着白帽子、带着白套袖。就拿蘸红果糖墩来说,妻子负责切果、剔核、穿串。她先用小剪子去掉红果蒂,然后将筛选完、洗净的红果切开,用一个精致的小勺挖出里面的籽,之后用苇子杆穿成串,最上边的是个大果,往下依次减小。
丈夫负责熬糖、蘸糖墩儿。一个小蜂窝煤炉子上面架着一只铝制小平底锅,锅边还有个缺口。男人通常把一斤白糖加进去,再放几块冰糖,然后加入半斤多水,就用大火开始熬制。他边熬糖边用两根竹筷子搅拌,等到开锅了,水泡越来越多、糖稀越来越稠。等到锅里的大泡也变成了小泡的时候,他把炉火调小一些,然后用筷子蘸一些糖放入冷水中冷却、再尝一尝,这样可以判断糖的火候是不是粘牙。等到不粘牙了,他通常会晃一晃这口小锅,让泡沫更加均匀,然后把穿好的糖墩儿杆架在锅边那个缺口上,红果在那层薄薄的糖泡沫上一转,再把蘸好的糖墩儿往旁边的湿玻璃板上一砸,这样不仅出了一片片的糖翅,而且糖皮均匀、透亮!
小郭成看在眼里,默默地记下了制作糖葫芦的过程,他想如果天冷不卖冰棍儿就卖糖葫芦。到了秋后,他和父亲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已经被生活劳动折磨得麻木的玉才听到儿子说出了这样的想法,他百分之二百的赞成,而且提议让郭成在家里蘸糖墩儿,他出去卖糖墩儿。父子俩一拍即合,开始了糖墩儿的生意。
原料很好弄,苇子杆是现成的,从村子周边苇田里打来几捆,几乎够用一冬的。郭成去大蒲洼集上买了一个铝平底锅,用钢锯剌出一个豁口,还买了20斤红果、20包白糖和几斤冰糖,回到家就开始实验了。开始掌握不好火候,糖不是熬糊了、就是火候不到粘牙或者流糖。实验开始糟蹋了几包白糖几斤红果后,终于出了成品,虽比不上那对老夫妻做的什么“老清城冰糖葫芦”,但出去卖肯定有人买了。
郭玉才用木棍和麦秸杆扎了个插糖墩儿的杆子。他把这根杆子绑在自行车后衣架上,然后把蘸好的糖墩儿插满了这根杆子,远望这些晶莹剔透、红红彤彤的糖墩儿煞是好看。插好了糖墩儿、郭玉才推车就想去卖,却被郭成叫住了。
“爸!您知道怎么吆喝吗?”
“哎呀,我还真没想,不就是卖糖墩儿吗?”
“这样吆喝不行,咱们吆喝得有特点,一听就让人家知道是咱家的糖墩儿。”
“那怎么吆喝?”
“您这样,就吆喝俩字,您听我的,糖——墩儿——,糖字拉长音,墩儿拐个弯,您试试!”
“糖——墩儿——”
“差不多,您记住糖字音再长点,墩儿的音往上挑一下,糖——墩儿——”
“我再试试,糖——墩儿——”
“对了,就这样,您去吧,骑车注意安全,别把棍墩折了!”
郭玉才兴奋的、小心翼翼地骑着车去了大蒲洼,这些年他一直鼓捣着自家的那几亩庄稼地,他从没做过任何小买卖,在儿子的启发与鼓励下,他今天走出了这第一步,心里别提有多激动。在大蒲洼售卖的时候,他把嗓门扯到了最大,招来了很多人看他的糖墩儿,马上就有妇女开始给自己的小孩子买糖墩儿了。
傍晚,郭玉才在大蒲洼乡中门口卖光了最后十几只糖墩儿,然后和郭凡脚前脚后回到了家,这时郭成已做好了晚饭,正在筛选红果。到了家里,玉才像个小孩子一样,顾不得吃饭,马上算了算今天的收入:第一天就卖出了70多支糖墩儿,将近40块钱的收入,这个生意做好了,比卖冰棍儿还要赚钱啊!
家里有了新的营生,爷仨都很高兴。从此,玉才父子俩冬天卖糖墩儿,夏天卖冰棍儿,春秋时节忙庄稼地,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清城遗梦》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