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如您所愿,我的陛下》最新章节。

干掉帝国十万精锐,以汤米浅薄的想象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他如此想象。

如今的大陆上已经出现了一个共识,军队的直接战斗力已经和针发枪的数量挂钩了。

针发枪的数量并不能直接体现出一支部队的战斗力,训练程度,战术也十分重要,但是拥有针发枪的数量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王国到现在为止,陆陆续续给他们送来了五千支针发枪。

使用针发枪的士兵不需要太多的训练,因为针发枪的使用相比较于繁琐的旧式火枪,实在是太过于方便了。

一名新兵只需要几分钟就能熟悉如何使用,半个小时学习如何维护,半天训练如何使用刺刀刺杀,然后再实弹打上几发,最快一天就能上战场了。

他已经依靠着这些枪,组建了三个针发枪步兵团,外加一个针发枪步兵营。

这些部队只招收意志力最为顽强的新兵,一经组建,在短暂的训练后就被投入了最激烈的战场,并且不负众望地在正面战场上取得了赫赫战功。

反抗军的骄傲,从帝国军腹地一路披荆斩棘突围出来的那支兵团,如今在离反抗军防线四五十公里外,被帝国军大军团团围困在了一处孤峰上。

于情于理,为了救援出有生力量,为了整体的士气,汤米都要尽全力去营救这支军团。

哪怕知道帝国军有围点打援的意图,但还是得救,因为被困地离前线太近了,所有民众都能看得见,听得着。

一旦不救,人心就散了。

人心一旦散了,对于这支只剩下万众齐心这个优势的反抗军,就意味着彻底玩完了。

哪怕没有能力,汤米都要做足了姿态。

更何况,汤米其实还是有那么一丝丝希望救助成功的。

至于理由,还是因为离前线太近了。

反抗军的物资人力都能充分调动,帝国军就要困难的多。

然而,反抗军中有些高层却建议汤米不要去救,至少不要将最后的底牌都打光,要保存嫡系部队的实力,况且救回来反而不一定有利,说不定还会影响到汤米在反抗军中的权威……

但汤米还是义无反顾地去救了。

有千千万万个不能,但有一个能,这就足够了。

这可能也是汤米得人心的关键所在,他不愿意为了政治利益抛下并肩作战的盟友,他人的一腔热血往往能得到他的回应。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他的真性情是一柄双刃剑,成就了他,也让他连续失败了三次,这第四次如果没有意外,怕是也就要失败了。

一众高层唉声叹气,却又无可奈何。

汤米在底层的权威实在是太高了。

大部分的人本来就是这样,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他们往往不会看你说了些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些什么。

公道自在人心。

………

许久,抓掉了一大把头发的汤米决定不再操心河谷王国那边的倒霉事情了。

他决定关注下更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眼前这场战役的走向。

但是他发现他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操作的空间了,他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

行人事,听天命。

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候前线的战报了。

汤米的决议反击在一周前就开始了,到现在为止,大部分部队已经就位,并且和帝国军展开了交战。

双方你来我往,战况极其激烈。

帝国军的包围网中有着整整八万军队,装备有大量火炮,还有针发枪骑兵营,实力强大。

但他们的最初意图,并非是围点打援,而是想要集中力量剿灭包围网内的反抗军!

只是包围网内的反抗军反抗意志极为顽强,再加上他们也拥有不少缴获的火炮,因此,尽管帝国军多支万人队轮番上阵,发动了多次冲锋,还是没能攻克山峰上的反抗军阵地。

如今,越来越多的帝国军主力被吸引过来,帝国军也改变了想法。

他们想着要是能借着山上的反抗军吸引来反抗军的主力,然后再度发起一场大战,打垮反抗军的主力,那反抗军将再无还手之力!

因此,他们也减缓了对山上反抗军的进攻,转而切断了山上山下所有小路,力图切断山上反抗军的补给,让他们活活饿死。

山下赶来增援的反抗军也是越积越多,但他们看着山下同样越来越多的帝国军,却没有急着上前拼命。

反抗军自然从过往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 不愿重蹈覆辙。

他们在周围不断构筑防线,在派出小股部队袭扰帝国军的同时,组织敢死队试图突破帝国军的封锁冲到山上,与山上的反抗军取得联系。

帝国军自然无法封锁整片战场,在损失了不少小分队后,终于有一支小分队在附近村民的带领下摸上了山峰,给山上的反抗军带来了大部队已经到来的消息。

然而,很快这支小分队又冒死摸下了山峰,给山下反抗军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山上的反抗军早就看到了反抗军大部队的到来,他们的原话是:“我们眼睛又不瞎,山上看得清清楚楚,要不是大部队来了,很多士兵早就坚持不住了。”

原来,山上的反抗军虽说不至于弹尽粮绝,但也相差不远了。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如您所愿,我的陛下》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More+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大明:家妻上将军

心中下雨

我的训练家模拟器

疯狂沉默

军旅:倒数第一?我考入最牛军校

凉学丽

留里克的崛起

重生的杨桃

蝉动

江苏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