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1805》最新章节。

梁云英让让仆人去牙行登记,然后载着王贞仪去公司驻地。

在南海子行宫西门对面,名为“皇家格物苑”的巨大院落里,一栋两层办公楼上。

这个南海子行宫,不是原来的南海子,大概是后世南海子公园的位置。

至于原来的南海子……已经变成丰台县了……

京师新城的北墙根,就是原来南海子的南墙根。

而丰台县的范围,是京师新城北城墙与旧城南城墙之间的区域,这差不多就是原来南海子范围。

所以原来的南海子有多大?

城墙周长六十一公里,总面积二百一十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崇祯时期的北京城,十个现代的徐汇区。

比京师周围所有皇家园林加起来都大,相当于三十六個承德避暑山庄,或者是五十八个圆明园的规模。

在现代地图上看,是南四环到南六环之间,京开高速到京沪高速之间,而且京沪高速还得向东取直,大概这么一片区域。

南海子是一个大型皇家猎场,而不是单纯的园林行宫,南海子里面有多座行宫园林。

崇祯时期,南海子在战争中被严重损毁,仁武朝之后修复了里面园林行宫,但是逐步拆掉了原有的外围土墙。

京师新城内部人满为患后,建筑区域向着城外周围扩张,原南海子区域慢慢变成了丰台县城区。

所以现在丰台县城区里面,有好几处皇家园林,其中面积最大的,就是现在的新南海子行宫。

建部规定,京师旧城内城墙以内全部区域,城外的皇家园林周围一千五百米内区域,其他建筑高度不得超过七米。

大概是因为紫禁城的城墙,以及各个皇家园林的外墙高度,基本就是九到十米之间。

人站在七米高的房顶上也正好无法窥视墙内。

旧城内城墙与外城墙之间区域,城外的皇家园林周围三公里以内区域,建筑高度不得超过十米。

因为老京师内城墙高度在十二米左右。

旧城外城墙与新城城墙之间,新城墙内外五公里以内范围,包括大兴县与丰台县全境,所有建筑高度不得超过二十米。

因为仁武朝修的这俩城墙高度都是二十四米。

同时皇家园林周围一千五百米内,只能建设低密度高级园林房舍,三公里以内不允许建工厂和高密度的商行。

由于这样的限制,丰台县境内的工厂数量,要比新城其他区域少很多,人口密度也低很多。

这里让旧城人感到不舒服的空气和环境,其实相比新城其他附郭县要好很多了。

新城的新兴富裕阶层,都特别喜欢往丰台这边跑,最好的目标就是皇家园林旁边,丰台就是新城的最富贵地区。

皇家飞行机器公司所在的地方,跟新南海子行宫只隔了一条路和两个绿化带,本来是只能建设园林式两层别墅区的。

但是老皇帝专门特批,在这里建了个“皇家格物苑”,专门给财团的研发设计部门使用,包吃包住而且水平向周围看齐。

因为建筑都只有两层,各个公司都经常独占一栋楼。

大明帝国的两大航空“巨头”分到的办公楼,都在园区的最东侧,跟对面的南海子行宫只隔了一条路。

梁云英在王贞仪的带领下,在分给大明航空公司的楼上转了一圈。

上下两层总面积将近一千平方米,差不多是十六个中学教室的规模。

设计、办公、会议、展示、会客,各种功能区域划分非常合理,各种办公生活设施设备一应俱全,而且都是高档产品。

梁云英对这个环境非常的满意,足够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使用了。

朱靖垣的两个贴身婢女,也在这边的工作人员也引领下,熟悉这里的各种设施,把各种情况牢记在心,以备主人询问。

梁云英在皇家格物苑停留了半个多小时,把王贞仪送回了她自己的办公室,自己带着仆人们回家。

初春本就日短,梁云英在外面跑了一整天,回到家的时候天色已经一片昏黄了。

换了居家衣服稍微休息了一会儿,朱靖垣父子也放衙回家了,还是和前两天一样,直接进了梁云英的院子。

朱靖垣从车上跳下来,抱着一个精致的盒子,快步跑到迎出来的母亲面前:

“娘,你看这是什么。”

“陛下给了你什么旨意?”

梁云英认得放圣旨的盒子,马上非常好奇的打开,小心翼翼拿出圣旨,稍微看了眼内容,然后就直接僵住了:

“啊这……封你作——藩王?这怎么可能!关键是——大食?大食附近能有什么好地方?不都是大漠?

“我听说那边好几个藩王,最多三年就会上一次恳请撤藩的奏疏,让靖垣过去这不是流放吗?”

梁云英顿时就有些崩溃,拿着圣旨看向自己丈夫:

“所以到底发生了什么?”

朱简炎瞪了笑嘻嘻的朱靖垣一眼,表情有些复杂的跟自己夫人解释:

“不是直接去当藩王,只是遥领藩王身份,不用本人真的去就藩,所以你不用担心。

“以后其他藩王也会逐步召回京师的,这还是咱儿子给父皇出的主意……”

梁云英明白过来之后,迅速的松了口气,然后就有些懊恼的瞪了儿子一眼: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大明1805》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More+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大明:家妻上将军

心中下雨

我的训练家模拟器

疯狂沉默

军旅:倒数第一?我考入最牛军校

凉学丽

留里克的崛起

重生的杨桃

蝉动

江苏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