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最新章节。

【叮咚,东方伯五维属性:统帅:93,武力:106,智力:78,政治:62,魅力:89。】

…………

【叮咚,王不超五维属性:统帅:92,武力:103,智力:65,政治:58,魅力:82;】

…………

看到众人的五维后,王羽都不由得为之激动,姜松这携带的也太猛了吧!

两名战神,三名神将!

其中,最让王羽看重的还是三手大将东方伯!

东方伯,评书《兴唐传》中的人物,东岭关主帅杨义臣麾下的大将,文武双全,忠义无双,因为其父曾经款待过《兴唐传》天字第一号高人——罗松,罗松为了报答他的厚遇,便传授东方伯武艺。

所以,东方伯便跟姜松学会了金刀、花枪、飞抓三样绝技,人得到了“三手将”的名号。

当时,西魏军南伐五关,杨义臣便摆下铜旗阵,让东方伯主持铜旗阵,罗成这时来到东岭关,欲里应外合暗毁铜旗阵,东方伯识破罗成的企图,向杨义臣进言,杨义臣不听,反而怒斥东方伯,而这让罗成心生恨意。

破铜旗阵之时,东方伯凭借一人之力,根本无力阻止!

于是,他在罗成同父异母的哥哥姜松的指示下,把罗成引导罗松住处,在和罗成交手之中,东方伯没怎么还手,就将罗成所有的绝招破掉,然后姜松出马收服罗成。

在姜松住处,罗成答应东方伯不要杨义臣的性命,但是结果翻脸不认人,逼得杨义臣抹了脖子。

而这,也就造成了东方伯未来的悔誓行为,给后来的二代扫北人物留下祸患!

要知道,在整部《兴唐传》世界里,东方伯的武力可是名列第二的,仅次于神枪将军姜松!

既然,姜松拥有107的基础武力,那么东方伯达到106,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叮咚,燕云十八骑……

罗一,统帅:76,武力:95,智力:58,政治:43,魅力:75。

罗二,统帅:71,武力:94,智力:54,政治:59,魅力:75。

罗三,……

罗四,……

…………

罗十一,统帅:75,武力:93,智力:60,政治:58,魅力:80。

…………

罗十三,统帅:76,武力:94,智力:58,政治:52,魅力:79。

…………

罗十五,统帅:77,武力:94,智力:58,政治:51,魅力:79。

…………

罗十八,统帅:80,武力:95,智力:60,政治:54,魅力80。】

燕云十八骑,则是隋唐时期由靖边侯罗艺领导的骑兵部队,相传他们总共由十八个人组成。

他们身着寒衣,腰佩弯刀,脸带面罩,头蒙黑巾,只露双眼,外身还披着黑色长披风,脚踏胡人马靴,马靴上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每人负箭十八只,同时都配有清一色的圆月弯刀。

燕云十八骑一般都是在大漠活动,很少进入中原,神出鬼没,并且个个都带着面罩,从来没有人看到过他们的真面目。

每次出现时,都将给蛮族带来一次惨绝人寰的大杀戮。

对于这支部队最夸张的一个描述是,他们在和游牧民族的骑兵对峙时,靠着弓箭和自己的机动性斩杀三千多人,之后为了报复又奔袭进了大漠深处,跑进游牧民族的聚集地屠杀对方平民,在一夜之间杀了两万人。

这种描述,不管怎么看都非常离谱,大概率是为了描绘燕云十八骑的强大而杜撰的。

然而燕云十八骑能够以十八人的数量被称为一支“军队”,其实力肯定是远超一般的骑兵部队的。

毕竟从各种描述上来看,这支部队各个都是极为优秀的马弓手,而马弓手这个群体盛产“开挂群体”,像关云长就是马弓手出身。

而燕云十八骑这支部队更是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堪称是冷兵器时代的特种兵。

燕云十八骑,虽然人数少的可怜,可作战能力强的可怕。这只部队若是用的好了,其作用恐怕还要在人数较低的高顺的陷阵营之上。

从系统检测来看,这一世的燕云十八骑,都是以罗字为姓,分别是罗一……,一直到罗十八!

这十八人,每一个都是先天境界高手,最强的罗一,基础武力达到95,最弱的罗十一等人,其基础武力也达到了93!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燕云十八骑确实厉害。

黄海冰版的隋唐英雄传中,对燕云十八骑的描写最清楚,让花刀大帅魏文通闻听其名后,都面露惊惧之色!

从这就可以间接证明,燕云十八骑的威力,而他们,恐怖也是有着组合技的存在。

而事实也是如此!

【叮咚,检测到燕云十八骑拥有组合技的存在,请问宿主是否进行收听!】

“系统,查看这十八人的组合技。”王羽毫不犹豫道。

【叮咚,系统检测到罗一,罗二,罗三等拥有组合技“ 燕云十八骑。”

燕云十八骑:燕山王罗艺麾下燕云十八骑独有组合技能,必须要燕云十八骑中的四人同时在场,方可激发此组合技能。

效果1,……】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汉末召唤之无敌天下》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相关阅读More+

魂破九天秦朗

浊酒一湖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承包大明

南希北庆

留里克的崛起

重生的杨桃

开普之鹰

鲇鱼头

蝉动

江苏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