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姜齐往事》最新章节。

事已至此,只能接受现实。于是一行人只能返回了鲁国。

小白即位后,成为齐国的第十六位国君,后世称之为齐桓公。

七月二十四日,以齐国国君的身份给齐襄公办了葬礼。

齐国君臣,给了襄公一个美谥“襄”,根据《逸周书?谥法解》,“襄”一般是指“辟土有德、甲胄有劳、因事有功”,齐襄公虽跋扈嚣张,说话不算数,但其在位之时无一国敢与之争锋,没有让齐国有丝毫的损失,从整体功过而言,齐人还是认可的。尤其是灭亡纪国,对齐国来说,灭亡纪国的意义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复仇,而是齐国崛起之路上的第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清朝学者顾栋高曰:“齐之欲图纪非一日矣,盖齐都青州府之临淄,而纪在青州府之寿光县,逼近肘腋。”

纪国是一个东方大国,吞并纪国不仅使齐国拔除了身边的一个巨大的祸患,而且使齐国得以向东跨过淄水,获得了河东大片的土地,为日后向胶东半岛的扩张铺平了道路。彻底改变过去的齐鲁纪在围着泰山三国鼎立的格局。甚至管仲都对他曾经抱有希望,管仲曾经给齐襄公提过建议,不过被齐襄公赶了出来,管仲的治国理念是“尊王攘夷”,以尊为先。齐襄公的方法是强者为尊“以武服人”。兵强马壮才是硬道理!管仲和齐襄公的历史性会面,就这样在不欢而散中结束了。这是一次无比遗憾的会面,它令双方都错失了建功立业的机会:齐襄公错失了有良臣辅助,成为一代霸主的机会;而管仲或许也失去了创造更伟大事业的机会。

“襄”是齐国人民对他的盖棺定论,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好于他父亲的谥号。

……

……

既然无法让公子纠顺利登基,那就来硬的,帮助公子纠夺回齐国君位,只要公子纠继位为君,那么鲁国将会在齐国获得巨大的政治资本,为了这巨大的利益,鲁庄公于是就带着公子纠杀回了齐国。这步棋不能说一点胜算没有,毕竟齐桓公这时候立足未稳,可没想到的是,鲁庄公竟然大败而归,而且败得很惨。

《左传·庄公九年》记载此事,“秋,师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公丧戎路,传乘而归。”

也就是说,鲁庄公夏天(七月丁酉)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准备把子纠送回国。

得到消息的齐桓公率领军队于十天后的八月庚申日在乾时阻击鲁庄公。

齐桓公在齐国还是很得人心的,所以他能够整合力量一致对外。此次又是鲁国主动挑起来的战争,这倒让齐国上下同仇敌忾。

在齐国的同仇敌忾面前,鲁庄公那点因公子纠失去君位鲁国没捞到好处的委屈简直不堪一提,齐军士气高昂,鲁国大败而回,据《左传》记载,鲁庄公在战场上被齐军追得走投无路,十分狼狈,连戎车都不敢坐了,

乘坐其他的车逃了回来。而他的戎车驾驶员秦子和贴身护卫梁子二人继续驾着他的戎车引诱齐军,结果连车带人被齐军俘获。

据《管子大匡》记载,在乾时大战中,管仲搭弓引箭,瞄准了齐桓公,射中了齐桓公的带钩。

而《史记》说管仲射中齐桓公是在管仲阻击小白回国的时候。《左传》中是有讲管仲射钩这件事情的,只不过没提到什么时候。在鲁僖公二十四年,寺人披对晋文公说的一席话中:“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

既然这么多史料都提及了这件事,说明这件事上存在的。

一年之内管仲射中了小白两次,每次都射中了小白的带钩,概率太小。最可能的原因是一件事分别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了《史记》和《管子大匡》之中。

齐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鲁国边境,《史记齐世家》中鲁庄公更惨,连回鲁国的道路都被齐国封锁了。

鲁庄公派人求和,齐国人表示,想求和,得拿出诚意来。齐国人给鲁庄公开出了以下条件:

第一,公子纠乃是齐侯的兄弟,虽然有罪,齐侯实在不忍亲自动手,有请鲁侯代劳。

这个条件合情合理,自古成者王也败者寇。公子纠离国君的宝座只有一步之遥,终被小白捷足先登。争夺继承权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同胞兄弟尚且相煎,同父异母的兄弟就更不在话下。那些失败的公子们,呆在国外,不单纯是为了保命,更是为了伺机回到国内,东山再起。所以只有从肉体上消灭,才能永绝后患。

第二,管夷吾和召忽多年来与齐侯为敌,大逆不道,必须送到齐国来,让齐候处置。这个条件也在逻辑上挑不出毛病。

这两项条件都没有提到让鲁国赔款,虽然让鲁国丧失了以后获取潜在收益的筹码,但没有伤到鲁国的本钱。所以,鲁庄公派人去生窦(今山东省菏泽市北)杀公子纠。

面对鲁庄公派来取他性命的人,公子纠毫无选择,只能引颈受戮。

短时间内,他的人生体验像坐过山车一样,由巅峰到达了谷底,他甚至没有在临死之前谴责小白心狠手辣,因为他的师傅管仲射向小白的那一箭,就已经让他失去了谴责的道德制高点。

说起没射死小白的那一箭,还不如不射。

公子纠死了。

公子纠在历史上还是有名气的,只不过他和李建成一样,是作为胜利者的背景板出现的。

齐僖公在《左传》记载的有四子二女和一个侄子,他晚年被女婿鲁桓公背刺,在纪国吃了个大败仗,郁郁而终。他死后,儿子齐襄公又把他女婿鲁桓公杀掉,又把他另一个儿子彭生当替罪羊,后来侄子杀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小白又杀了纠,可见诸侯的家事不仅和寻常百姓一样满地鸡毛,而且还伴随着刀光剑影、自相残杀。如果重视家族和睦的齐僖公泉有知,一定悲愤不已。

公子纠死后,召忽选择了随他而去,自杀而死。

召忽忘记了当初意气风发时说过的话语:“吾三人者之于齐国也,譬之犹鼎之有足也,去一焉则必不立矣。”(《管子·大匡》

也忘记了当初三兄弟之间的约定:将来不管谁辅佐的公子能够成就大业,都要相互扶持,同舟共济。

召忽死了,实在是可惜。齐桓公评价召忽强勇,对其颇为忌惮。

若其不死,以召忽的才能,肯定能在齐桓公的霸业中发挥一份作用。只可惜召忽的忠义只给了公子纠,却忽略了自己的活着为了齐国效力,也是一种忠义,也难怪,除了管仲、晏婴那样的人,古人很难把对君主的忠义和对国家的忠义区分开来。

后世人之所以都知道“管鲍之交”,而很少有人知晓召忽也曾是这友谊小团队中的一员,主要就是齐国霸业尚未拉开序幕,他们的好兄弟召忽为了“忠义”之节而追随公子纠去了。世人渐渐只记得管仲和鲍叔牙,不知道还曾有一位也是文武双全的才子,曾经是他们的至交好友,结交兄弟。

召忽死后,鲁国人担心管仲也会自杀,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他们把管仲装在了囚车里,想尽快移交给鲍叔牙。鲁国有一位大夫叫作施伯,他不仅看不出来管仲不会自杀,而且也看出来了齐国人根本没有杀管仲和召忽的意思,召忽的死纯属个人行为,管仲才不会自杀呢。

施伯对鲁庄公说:“不要交回管仲。齐国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用他为政。管仲是天下的贤人,是大材。楚国用他则楚国得志于天下,晋国用他则晋国得志于天下,狄国用他则狄国得志于天下。现在齐国要是得到他。将来必为鲁国之患,您何不把他杀掉而还之以尸体呢。”

鲁庄公问道:“那该如何是好?”

施伯:“不如杀了他,把尸首交给齐国使者带回去。”

这消息不知为何鲍叔牙知道了,鲍叔牙为了防止鲁国人在处理公子纠和管仲等人的事情上节外生枝,已经来到了鲁国。

他听说鲁国君臣正要商量杀掉管仲,赶紧找到鲁庄公,说:“在齐国杀,是杀齐国的犯人;在鲁国杀,是杀鲁国的犯人。我们国君要得到活的,把他处死在齐国,是为警示教育群臣而行杀;若是得不到活的,就等于您和我们国君的叛贼站在一起了,这不是我们国君所要求的。使臣我不敢从命。”

鲍叔牙的话既有理有据,又有威胁的意味,这让刚吃了败仗的鲁庄公不想在这些小事上节外生枝,他也觉得齐桓公不会任用一个差点将自己射死的人。况且,以这些日子的接触来看,UU看书 www.uukanshu.com这个管夷吾并未向施伯所说的那般厉害,不仅不厉害,还不怎么靠谱。所谓天下奇才,想必也是言过于实,于是就答应了鲍叔牙,把管仲捆起来装进了木笼中交给了他。

鲍叔牙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哭叫三次。不仅仅是因为两位好友久别重逢,更是因为他看到了活着的管仲。自从两人分别拥着个自的主子从齐国逃离之后,经历了太多的事情,如今他还能看到活生生的老友,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施伯看到如此情景,更加确定了齐国不会杀管仲的猜测,施伯无奈地笑了起来。

施伯对大夫们说:“管仲一定不会死。以鲍叔之仁,不会杀戮贤人,他是懂得举用贤人以自成其事的。鲍叔辅佐小白,先入齐而得国,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后入,鲍叔与鲁国一战,能使鲁军败退,功劳是太大了。无论是得天之助与失天之助,他都一样地克尽人事。现在鲁国害伯,杀公子纠和召忽,囚送管仲以送回齐国,鲍叔看到无后顾之忧,一定要帮助管仲而烦其国君下顾,以显其定齐之功。人们也一定称他为有德。如果说,为国死事的功,是可以增益的;那么,荣显管仲这个活人的功劳,将更大了。这样,宣扬管仲之德以使他立于相位,鲍叔的才智是不会落空的。”

后来的事实证明,施伯的判断是准确的。但鲁庄公的判断,从人之常情上来看,也是准确的。但霸主之所以是齐桓公而不是鲁庄公,就在于齐桓公和鲁庄公不一样,他不走寻常路。所以前者成为了春秋第一霸主,后者只是一名优秀的君主。

东方阅读网【www.dfmsc.com】第一时间更新《姜齐往事》最新章节。

相关阅读More+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大明:家妻上将军

心中下雨

我的训练家模拟器

疯狂沉默

留里克的崛起

重生的杨桃

大国军舰

华东之雄

蝉动

江苏棹子